2021年11月19日,戴森将引进VR技术,让客户在家就能通过VR设备更直的体验试用其吹风机等产品,除了护发系列,还有地板系列。
耐克也成为首批进入“元宇宙”的品牌之一,在视频游戏平台Roblox上发布了一个模仿其总部的虚拟世界“NIKELAND”。该数字空间可让玩家为他们的虚拟形象配备特别的耐克产品,并可使用移动电子设备中的加速计将线下活动转移到线上游戏中。
戴上VR眼镜购物的时代来了。更希望VR看新闻,能够身临其境,比如,在新闻现场。
5月3日,在人机界面(ACM CHI)会议上,卡内基梅隆大学人机交互研究所的研究员展示了不接触唇部即可产生唇齿触觉的VR设备。嘴部在触觉敏感度方面仅次于指尖,位列第二,这就为创造非常精细的触觉效果提供了机会。
该设备由一个薄而紧凑的超声波换能器波束形成阵列组成,能安装在虚拟现实头戴设备的底部。超声波换能器将声能聚焦在佩戴者的嘴上,它们会触发不一样的效果,如滑动、点脉冲或持续振动。使用者会在他们的嘴唇、舌头或牙齿上感受到这些超声波效应。这些口腔触觉能带来新的有趣的虚拟现实体验,比如用来模拟VR用户嘴唇上的水或咖啡等虚拟液体,还可以用来模拟“吸”一支虚拟香烟的感觉。
除了娱乐价值之外,还有人设想,这样的应用程序可能具有医疗益处,比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戒烟的虚拟戒烟疗法。由于研究的性质,科学家们其实避免提及任何亲吻的可能性,虽然从技术看确实非常相关。
元宇宙没有厕所,但是有性侵。受害者是一名 21 岁的女性,非盈利组织 SumOfUs 的研究人员。她在 Meta 元宇宙游戏《地平线世界》中创建了一个女性虚拟形象,通过游玩进行有关研究。然而,在体验“元宇宙”不到一个小时,她便受到了一位男性虚拟人物的“性侵”。从受害者的视角来看,在一个私人房间内,有位陌生虚拟人物不停地提醒她转身。转身之后,受害者发现,有位男性虚拟人物与她贴得非常近,并且在她身后做出“性侵”之类的不雅动作。
7月,绿地正在构建“G-World” 元宇宙商业生态。线下场景颇为丰富,近万个社区、近千个CBD、近200家酒店遍布全球12个国家的70余个城市,在国内也拥有近百家进口精品超市G-Super和近十座商贸港。这些商业、酒旅、生活场景是地产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试验田”,产生的海量数据则是企业构建自己庞大元宇宙世界的基础。
在这个世界,用户都能够线上享受绿地提供的多种服务,像是线上购物线下寄送、无需往返不同城市就能观看电影首映或者演唱会、云逛商场等等。
4月29日,绿地集团宣布购入BAYC#8302,并将其设为绿地集团的NFT形象。以140ETH的价格购入,按当天的价格计算大约为人民币200万元。在绿地集团成立30周年,绿地购入这枚NFT,作为绿地二次创业的起点。
非同质化代币 (NFT) 持续在主流媒体中破圈,其中最著名的当属 Punk、BAYC 这种元老级别的蓝筹项目。BAYC 等项目当前已不再是圈内人的专属,好莱坞的一些大腕、诸多一线明星、球星、大规模的公司都会自豪的秀出自己持有的 BAYC,这无疑推动了 BAYC NFT 的热度和价格。
购入后,绿地利用这一IP开发出更多衍生的数字收藏品,并于旗下“绿地G优”APP出售,该APP也是未来绿地集团元宇宙世界的入口,而推出的30周年纪念数字收藏品将成为用户进入该元宇宙世界独一无二的身份凭证,也是用户的数字资产,在绿地“G-World” 元宇宙商业生态建构完成后,该数字收藏品还将有额外空投等一系列福利。
绿地集团的做法算得上是比较有代表性:在寻求业务的转变外,也在利用自身的资金优势投资更有潜力的企业,比如投资一批文化娱乐、数字科技公司,包括36氪、东方明珠、竞界电竞等内容端口,以丰富未来元宇宙生态;技术上的支持也不能少,绿地投资了蚂蚁金服、寒武纪、深兰科技、瑞为技术、易涟信息,以期在技术方面为其元宇宙世界提供支持。
去年12月,香港地产企业新世界发展集团CEO郑志刚,个人投资了元宇宙虚拟世界游戏《The Sandbox》,并斥资500万美元(约3200万元人民币)买下了The Sandbox中最大的数字地块之一。他计划于这块虚拟土地上展示10家特色公司,囊括诊断及基因检测、物流、科技配件等企业,探索不同的商业模式。
9月3日至5日,2022年服贸会迎来公众开放日,在首钢园区科技味足、互动性强的元宇宙体验馆成为不少观众心目中的热门打卡地。
元宇宙体验馆为今年服贸会首次设置。该馆打造了近1万平方米的元宇宙体验场景,设置元宇宙发布、沉浸式体验、元宇宙游戏和元宇宙产业生态四个区域,首次全方位展示了“底层技术、共性能力、应用系统、场景建设”四层元宇宙完整技术体系。
一参观者正佩戴VR眼镜,摆出各种扑救的动作,在他视野里的“另一个世界”,他正扮演着一名足球门将,与前锋进行着点球较量。如果在罚点球的是一位足球明星的数字人,不就可以来一次小小的对抗吗?
戴VR眼镜、骑摩托车、滑雪等单人运动都不稀奇,笔者就曾在光谷的湾流公司尝试过戴VR眼镜学习电焊、刷油漆,电脑显示“成果”与成绩,而裸眼看只是在比划。
而此次当门将是一种多人对抗运动,笔者建议能够最终靠VR眼镜把多人对抗的运动搬到家里来玩。比如戴着VR眼镜打乒乓球,对手选择刘国梁的数字人,模拟与刘国梁打乒乓球。为了有可比性,还可以把刘国梁数字人的乒乓球水平分为1-5级,1级是最低的,逐级提高。
也可以设想戴着VR眼镜跑步,与一个熟人或者明星的数字人一起跑步,增加运动参与感。
乒乓球至少需要两个人参与对打,有了乒乓球的发球机后,可以让一个人打乒乓球成为现实,但是发球机只会发球,并不会回球。
而有了机器人之后,情况就完全变了,乒乓球机器人是能够和人类打乒乓球的机器人。
2011年和2012年,中国和德国的科学家就分别宣布研制成功这种具备快速反应动作的机器人。
机器人“悟”和“空”身高1.60米、重55公斤,眼睛部分是摄像头,用来捕捉球的速度和位置,手臂则根据计算机运算做出挥拍回球动作。发球的那个手臂有3个抓握手指,全身拥有30个可以各司其职、自由活动的关节,仅手臂就能做7个自由度的运动。
乒乓球从球桌的这头到那头,时间不到一秒,要成功回球运动员凭的是经验和直觉,而“悟”和“空”靠的却是一套复杂的识别系统、定位系统、计算系统和控制系统。
“对手”击球的瞬间,机器人对面的摄像机以每秒120幅图像的速度捕捉球的运动轨迹,并在瞬间把信息回传给机器人的“眼睛”,通过“大脑”的快速处理,机器人在瞬间就完成了对球的位置、速度、角度、运动轨迹和落点的计算,并计算出最优的应对路线和最佳回球姿势,整个反应时间在50-100毫秒之间。
最后的0.4秒,机器人挥动手臂,把球准确地送向对方,对落点的判断误差不到2.5厘米。
有了科技的助力,现在可以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融合中实现一个人在家里与乒乓球冠军打一场比赛。